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

仲夏反蚊襲
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蚊子種類至少有70種,夏天尤其活躍,不論在室外或室內,皆有機會被蚊叮蟲咬,成年人「中招」後或尚可忍受痕癢,但小朋友一旦抓破傷口,讓近年活躍的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乘虛而入;又或染上登革熱或日本腦炎,甚至瘧疾的話,生命隨時受到威脅。預防勝於治療,為家人想,大家立即行動,一起施展「防蚊大法」吧!


兒童是最受蚊子歡迎的「食糧」,原因與小朋友的體溫大有關係。

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梁偉民說:「由2000年至今,本港各區的夏季『誘蚊產卵指數』一直高企,反映這季節的蚊患問題嚴重。由於兒童活動量大,體溫較高,皮膚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亦多,容易成為『惹蚊』一族。嬰兒的活動能力雖不及兒童,但由於家長害怕他們涼,不時替他們添衣,高體溫使他們容易流汗,體味亦自然容易招惹蚊蟲。」

痕癢搔破皮膚 易感染細菌

他提醒兒童一旦被蚊子叮咬,絕不宜用手指搔癢,因為一旦指甲抓破被叮咬處,造成傷口,便有機會導致細菌感染,若不幸感染近來活躍的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便「手尾長」,因為傷口若處理不當,便會出現膿瘡,有可能潰爛和細菌入血,引起併發症,嚴重者傷口處可能要進行切割手術。

他建議兒童被蚊叮後,家長宜立即為他們塗止癢膏,或者以冰敷癢處,既可消腫又可減低痕癢程度;不過,若發現有登革熱或日本腦炎等病徵的話,便應立即找醫生診治。

戶外活動 宜穿淺色長衫褲

他建議屋低層住戶可在門窗安裝防蚊網或蚊帳,或定時在門窗隙縫噴灑殺蟲劑,亦可在門窗等入口處放置蚊香或電蚊香;戶外活動時則宜穿淺色長袖衫及長褲,他還提醒家長和小朋友不應在叢林久留。梁偉民說:「其實特別的防蚊方法不多,做足個人防護已足夠。」

目前市面上一般出售的蚊怕液、藥油和藥膏,塗搽在皮膚後,均有一定的防蚊作用。據消費者委員會資料,美國環保署研究的資料顯示,蚊怕液(膏)內含有機化學物「避蚊胺」(DEET)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機會很微,亦可適用於逾2個月或以上的嬰兒身上。

蚊怕液藥性安全 嬰兒亦適用

而消委會亦引述美國醫學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,在一般情下,含有10%至35%「避蚊胺」的蚊怕液已足以驅蚊,兒童則較宜使用低於濃度10%以下含「避蚊胺」的蚊怕液。不過,梁偉民表示不排除個別人士因身體狀不同,在塗搽蚊怕液後或會有不同的敏感反應,如皮膚痕癢、發炎和出現紅疹,情嚴重宜立即求醫。


此外,市面上也有其他防蚊工具如:蚊香、電子蚊香、具香茅油成分的蚊貼、電子驅蚊器和滅蚊機供選擇,消委會指出蚊貼正確使用方法是貼在衣服上,避免讓兒童接觸、自行使用或刮破黏貼上的微粒。除了塗搽或貼附在身上外,亦有隨身使用的電子驅蚊器,它能發出模仿蜻蜓翼部拍動頻率的聲音,讓蚊子避之則吉,對環境不會構成污染;而有些滅蚊器更配備發光體(包括紫外線)、熱力、二氧化碳或八稀醇(後兩者不適用於室內)的引誘物或引誘劑,以捕捉飛近的蚊子。

至於,家用常用的除蟲菊酯的殺蟲劑,消委會指出雖然屬於接觸性毒藥,可破壞昆蟲的神經系統致大量死亡,只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,依照標籤正常使用,應不會造成中毒現象。不過,曾有人使用後皮膚出現紅斑和支氣管不適,故若家中有早產或呼吸系統有問題的嬰兒的話,則不宜使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