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驅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驅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

「珮氏驅蚊爽」現正進行買2送1大優惠

「珮氏驅蚊爽」現正進行買2送1大優惠,助你對抗蚊患。優惠期至9月2日,欲購從速。

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

蚊患持續惡,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呀

【明報專訊】本港進入雨季後蚊患惡化,食環署 最新公布7月份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達13%,較6月份11%上升兩個百分點,其中6個地區包括鑽石山(25.9%)、尖沙嘴 (24.1%)、上水 (百22.2%)、東涌 (22.2%)、馬鞍山(20.4%)和薄扶林(20%)均錄得達到或高於20%警戒水平。

食環署發言人表示,時值雨季,有利蚊子滋生,署方在鑽石山蒲崗村道附近、毓華街,以及尖沙嘴柯士甸道、加士居道和衛理道一帶,錄到蚊子滋生達到警戒水平。誘蚊產卵器指數反映登革熱 病媒白紋伊蚊在本港的活躍情况。

發言人稱,各主要口岸的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,由6月的1.6%下降至7月的0.8%。今年第三期為期8周的滅蚊運動昨日展開,有關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,會在全港各區加強滅蚊及宣傳工作。

.

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

使用化學藥品滅蚊會破壞生態環境

大家知唔知使用化學藥品滅蚊,不但會令蚊患更嚴重,還會破壞生態環境。
用化學藥品滅蚊,會令蚊蟲變成超級惡蚊惡蟲,還會毒殺牠們的天敵雀鳥、蝙蝠、青蛙、壁虎、蜘蛛等,令“害蟲”失控繁殖;同時,更會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,令我們吃進肚裡和吸入體內的化學毒物更多。不斷噴灑劇毒農藥,只會令害蟲一天比一天更兇。不論噴多少份量多毒的”蚊水”,都一定殺不盡任何社區的蚊子,保証不到任何一家人不受蚊患,而必然導致將來蚊(和其他惡蟲)更多更兇。
對於蚊患嚴重,我們更加要保護好生態環境,不吃青蛙、不打鳥,採用與大自然合作的方法,竭力維持生態平衡,例如一頭青蛙或一隻蝙蝠,一生各吃掉一萬多隻蚊,雀鳥、壁虎、蜘蛛等亦是控制蚊蟲的天賜大功臣,我們盡量不要毒死牠們。與此同時,免疫力才是防病的基礎,一個人生理健康水平高(休息充足、吃得正確、曬太陽及運動足夠)、精神水平高(心安理得多做好事),蚊蟲就很少麻煩你。

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

觀塘蚊患越警戒線 2010年07月21日

【蘋果日報】天氣持續炎熱,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(圖)迅速滋生。食物環境衞生署監察的誘蚊產卵器指數,由 5月份的百分之 9.5上升至 6月份百分之 11,當中觀塘中、何文田及柴灣西超出百分之 20的警戒水平。


加強跨部門滅蚊

誘蚊產卵器指數顯示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的活躍程度。食環署表示,指數由 5月的百分之 9.5,上升至 6月份的百分之 11。三個錄得高於百分之 20警戒水平指數的地區,包括觀塘中的曉光街及功樂道,高達百分之 21.4。何文田的考民街、何文田山道及常富街,指數高達 20.4,柴灣的曉翠街、新廈街及祥民道,指數達百分之 20。各主要邊境口岸的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,由 5月的百分之 0.6,上升至 6月的百分之 1.6。

食環署已啟動跨部門滅蚊工作,加強滅蚊措施。未來一至兩天可能會有驟雨,食環署提醒市民,下雨後應即時清除露台、天台、天井等地方的積水。要徹底清除滋生蚊子的地方,市民需每周洗刷花瓶及花盆墊碟最少一次,妥善棄置汽水罐和飯盒等容器。

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

仲夏反蚊襲
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蚊子種類至少有70種,夏天尤其活躍,不論在室外或室內,皆有機會被蚊叮蟲咬,成年人「中招」後或尚可忍受痕癢,但小朋友一旦抓破傷口,讓近年活躍的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乘虛而入;又或染上登革熱或日本腦炎,甚至瘧疾的話,生命隨時受到威脅。預防勝於治療,為家人想,大家立即行動,一起施展「防蚊大法」吧!


兒童是最受蚊子歡迎的「食糧」,原因與小朋友的體溫大有關係。

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梁偉民說:「由2000年至今,本港各區的夏季『誘蚊產卵指數』一直高企,反映這季節的蚊患問題嚴重。由於兒童活動量大,體溫較高,皮膚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亦多,容易成為『惹蚊』一族。嬰兒的活動能力雖不及兒童,但由於家長害怕他們涼,不時替他們添衣,高體溫使他們容易流汗,體味亦自然容易招惹蚊蟲。」

痕癢搔破皮膚 易感染細菌

他提醒兒童一旦被蚊子叮咬,絕不宜用手指搔癢,因為一旦指甲抓破被叮咬處,造成傷口,便有機會導致細菌感染,若不幸感染近來活躍的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便「手尾長」,因為傷口若處理不當,便會出現膿瘡,有可能潰爛和細菌入血,引起併發症,嚴重者傷口處可能要進行切割手術。

他建議兒童被蚊叮後,家長宜立即為他們塗止癢膏,或者以冰敷癢處,既可消腫又可減低痕癢程度;不過,若發現有登革熱或日本腦炎等病徵的話,便應立即找醫生診治。

戶外活動 宜穿淺色長衫褲

他建議屋低層住戶可在門窗安裝防蚊網或蚊帳,或定時在門窗隙縫噴灑殺蟲劑,亦可在門窗等入口處放置蚊香或電蚊香;戶外活動時則宜穿淺色長袖衫及長褲,他還提醒家長和小朋友不應在叢林久留。梁偉民說:「其實特別的防蚊方法不多,做足個人防護已足夠。」

目前市面上一般出售的蚊怕液、藥油和藥膏,塗搽在皮膚後,均有一定的防蚊作用。據消費者委員會資料,美國環保署研究的資料顯示,蚊怕液(膏)內含有機化學物「避蚊胺」(DEET)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機會很微,亦可適用於逾2個月或以上的嬰兒身上。

蚊怕液藥性安全 嬰兒亦適用

而消委會亦引述美國醫學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,在一般情下,含有10%至35%「避蚊胺」的蚊怕液已足以驅蚊,兒童則較宜使用低於濃度10%以下含「避蚊胺」的蚊怕液。不過,梁偉民表示不排除個別人士因身體狀不同,在塗搽蚊怕液後或會有不同的敏感反應,如皮膚痕癢、發炎和出現紅疹,情嚴重宜立即求醫。


此外,市面上也有其他防蚊工具如:蚊香、電子蚊香、具香茅油成分的蚊貼、電子驅蚊器和滅蚊機供選擇,消委會指出蚊貼正確使用方法是貼在衣服上,避免讓兒童接觸、自行使用或刮破黏貼上的微粒。除了塗搽或貼附在身上外,亦有隨身使用的電子驅蚊器,它能發出模仿蜻蜓翼部拍動頻率的聲音,讓蚊子避之則吉,對環境不會構成污染;而有些滅蚊器更配備發光體(包括紫外線)、熱力、二氧化碳或八稀醇(後兩者不適用於室內)的引誘物或引誘劑,以捕捉飛近的蚊子。

至於,家用常用的除蟲菊酯的殺蟲劑,消委會指出雖然屬於接觸性毒藥,可破壞昆蟲的神經系統致大量死亡,只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,依照標籤正常使用,應不會造成中毒現象。不過,曾有人使用後皮膚出現紅斑和支氣管不適,故若家中有早產或呼吸系統有問題的嬰兒的話,則不宜使用。